所謂的自由,就是被別人討厭。
有人討厭你,正是你行使自由、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。
簡介:
為什麼人們一直無法改變?
為什麼自卑感總是揮之不去?
為什麼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?
為什麼現在無法真實感受到幸福?
或許是因為,我們缺少了被別人討厭的勇氣!
(圖片轉載自網路 - 皮卡丘的吶喊)
這本書簡介中的這些問題你有沒有呢?
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,Kent我也不例外,
但是讀完這本書後讓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,
認同自己,並且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,
真心的推薦你這本書~
為什麼人們一直無法改變?
這本書主要提倡『阿德勤心理學』,
在阿德勒的心理學裡並不是以『因果論』來看待事情的,
『因果論』舉例來說就是因為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,
才造就了現在的我。
『阿德勤心理學』提倡『目得論』,
不論你以前經歷了哪些事情都不重要,
重要的是現在的你決定讓自己成什麼樣的人。
阿德勒認為當下的每一刻都是最重要,
如同在聚光燈下的主角一樣,
每個人都能發光發熱。
為什麼自卑感總是揮之不去?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想法?
因為我學歷不高所以不會成功?
因為我身高不高所以低人一等?
阿德勤認為不論你的學歷、外表,
主要是因為價值的比對才會有自卑感,
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你一個人,
你就不會有比對的對象,
自然而然也就沒有自卑感。
除此之外,書裡面也提到,
價值是由自己而不是別人所給予的,
你的身高可能不高,
但身高的價值主要還是由你自己給予的,
身高低不一定就不好,
身高高不一定就好不是嗎?
為什麼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?
在傳統的教育制度下,
我們學到了賞罰分明,
適當的事情如果沒有了稱讚就不去做;
不好的事情如果沒有人懲罰還是會做。
在這樣的認知下,大多人會為了別人的期待而活,
這樣一下我想每天應該會過得很累,
我們不是別人,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期待而活,
而如果別人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,也不必失望,
因為別人不是我,不可能事事都如自己的期望,
為自己而活,識時的關心他人,這才是真正的生活~
為什麼現在無法真實感受到幸福?
對每個人來說,最大的不幸就是『不喜歡自己』。
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呢?
『所謂的幸福,就是貢獻感』。
在書中提到的幸福就是對『共同體有幫助』、『對某人有用處』
貢獻就算不是親眼可見的也沒關係。
你在對朋友、公司有幫助的時候是不是會覺到開心呢?
舉例來說,你幫朋友安裝好了一台電腦、或幫公司談了一單大生意,
你一定會開心的不行吧~
只要感受到對別人有貢獻感,那麼你就是的幸福的~
最後,我很喜歡書裡提到的一個觀點,
阿德勤不贊成稱讚也不贊成責備~
在稱讚與責備的方式中,隱含著一種『縱向關係』,
你很棒、你做的很好,
這些都是把自己放在比別人高的地位上,
阿德勤認為真正好的一種方式是 - 鼓勵。
鼓勵其實就是把雙方都建立在平等的關係上,
也是一種『橫向關係』,
你可能會問怎麼樣才算是鼓勵?
其實很簡單,『謝謝』兩個字而已。
謝謝你願意花時間看完這篇文章~
想要完整的看完『被討厭的勇氣』
你可以點 購買連結~